当前位置:首页 > - 文章中心 > - 行业新闻 |
最早的面条并不是条状的 中国古代面食之路
|
发布时间:2018/6/29 15:56:05 来源:中国农业网 浏览次数:2017 |
山西面食网发现,中国古代最早的面食在战国时期有记载,出现了“饼”字。而且最初的面食并不像现在的面食一样有韧性,柔软。战国秦汉时的面食,因为没有酵母发酵,口感特别硬,没有办法咀嚼,一般都是泡汤吃或者贴在锅沿一起烧煮。现在西安有名的泡馍和北京的特色小吃卤煮就是由此而来。
虽然当时的面食又干又硬,但是因为干硬反而便于保存,许多人便把当时的干硬面食作为出门的干粮随身携带。而且叫法也简单,放汤里煮的饼称为汤饼,炭火烤熟的饼称为烤饼,蒸熟的饼就称为蒸饼。后来胡人南下后卖的饼称为胡饼,胡饼上撒了芝麻,就是现在的芝麻烧饼。
最早的面条并不是条状的,而是把面团擀成圆饼的样子,放到汤里煮。到了晋朝的时候,出现了一手托举面团,一手用刀把面削到汤里煮熟。其实这和现代的刀削面差不多。等到人们不满足于刀削面的时候,唐代出现了案板上切面团成面条。然后到宋代,面条的花样越来越多,元代就出现了挂面。
宋代的时候,包子是十分受欢迎的。花样繁多,从最开始的荤素两馅演化为多种口味,皇帝赏赐臣子也会仿照成包子的样子,内里包金银珠宝。当时出现了很多有名的包子铺,可谓是包子的鼎盛时代。
水饺在唐代就已经广为人知,传到了西域,现代考古曾经在新疆发掘出唐代的水饺可以为证。
古人在面食上的执着延续至今,面食的吃法花样不停地改良更新,我们才有今天的口福啊。
|
|
|